提供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以供水人口数为分界线,通过输配水管网集中提供饮用水且供水人口数小于1000人的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大于1000人的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依据取水区域不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依据取水口所在的水体类型不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和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
国家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指以取水口(井)为中心,为防止人为活动对取水口的直接污染,确保取水口水质安全而划定需加以严格限制的核心区域。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指在一级保护区之外,为防止污染源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直接影响,保证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而划定,需加以严控的重点区域。
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指依据需要,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外,为涵养水源、控制污染源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保证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而划定,需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生态保护的区域。
一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那些已建成的也别心存侥幸,统一交给当地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而且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别的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二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已经建成的也要由当地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不过,在二级保护区内,能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只不过要按照相关规定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污染。
准保护区: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项目,但在不增加排污量的前提下是可以改建的。另外根据自身的需求,当地政府应当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的方法,防止污染物直接排入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
对饮用水水源地做全面的现状调研,在此基础上明确水源地保护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
对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地毯式”全面调查,摸清污染源头,找准防治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建畜禽养殖场,已建成的限期搬迁或关闭;建设项目必须合规报批验收;严查向饮用水水源地倾倒固废、危废和生活垃圾的行为。
制定完善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确保在遇到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将污染风险降到最低。
1.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别让它们随雨水进水源;生活垃圾污水妥善处理,有害垃圾不乱丢,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2.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如刷牙关闭水龙头、修理漏水管道等,既省水还能减少废污水处理压力,间接保护水源地不受过度开发的影响。
3.加入或支持环保组织,参与水源地周边的清洁活动,如河流清理、植树造林等,这些活动既能直接改善水源环境,还能增强公众对水源保护的意识。
4.在家庭、学校、社区分享护水知识,用社会化媒体传播环保理念,让“护水意识”成为社会新风尚。
丰台区共有6处镇级、1处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季度针对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每年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动态清理发现问题。依托水源保护区上下游周边,布设10台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关注水质变化趋势,确保水质安全。近年来镇级、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